“最开始准备好了七天的食物,没想到这一下就封了一个月。”
身处本次疫情旋涡的中心上海,面对生活物资和精神层面的双重压力,视频中的 Landy 依然沉稳自信地和我们聊起了她的创业故事。
“我们已经是箭在弦上,这点困难不算什么“。
Landy 的这份自信来源无他,全凭自己在互联网从业近 10 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实力。
这位 90 后的女工程师出生河南农村,从小经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间劳作,让她 10 岁前就经历过人工种植培育采摘蘑菇,跟着父亲卖种子卖煤球,也造就了她正直、沉稳、实干的性格。
在遗憾错失自己心仪的大学后,Landy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大学一毕业就一头钻入高薪的软件开发行业。从初生牛犊辗转外企,到加入“别样红”做国内第一代 SaaS,再到师从 Golang 大神许式伟入职七牛云,她这一干就是 10 年,积累了大量一线工程经验。一路走来经历国内互联网的风起云涌,锻炼出她极强的专业能力。
但是从一名程序员到创业开公司,却是 Landy 此前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从硅谷“忽悠”回来的合伙人
2015 年,云原生计算基金会 CNCF 刚刚成立,此时的云原生在国内仍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新鲜概念,而以 Spring Cloud、Dubbo 等 Java 技术框架为核心的第一代微服务架构已经开始流行。作为新的技术体系,微服务体量大、复杂性高,无论硅谷还是国内的工具,即便玩出花来,都很难解决开发测试所需的环境一致性问题。为了交付客户,工程师们加班调试,上门调试,甚是疲惫。而 Landy 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七牛云 6 大云产品的稳定性和质量,致力于解决开发测试所需的环境一致性等问题,为公司内部开发基础设施工具。
彼时,谷歌开源的 Kubernetes 在容器编排引擎之争中击败 Docker Swarm、Mesos 等竞争对手,快速占领了北美市场。极具技术敏感性的 Landy 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利用 Kubernetes 的能力提高微服务的验证效率。经过一番尝试,工程师们逐渐从重复搭建验证代码所需的基建中解放出来,公司内部和客户的研发效率都大大提升。后来,当这些曾共事过的工程师们再见到 Landy 时还会调侃道:「没有倩姐的保护,我们研发经常感觉在裸奔」。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在生产环境中落地实践 Kubernetes 的开发者之一,Landy 得以代表公司参与业内的技术分享,进行云原生技术的布道,对外交流的机会也就变多了。这时就有同行朋友建议,“你有技术,有案例,有口碑,为什么不尝试出来自己干?”这让 Landy 有生以来第一次琢磨起了创业这件事。
由于是纯粹的工程师出身,Landy 觉得自己还需要一个在对外沟通和商业运作方面能力更强的合作伙伴。
2017 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Landy 在线上认识了远在美国硅谷的 Grant —— 这位 80 后工程师早在 90 年代中前往美国留学,认识 Landy 前已经在硅谷学习生活 20 多年,并亲身经历过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到 2001 年在当时的泡沫的幸存者,只有不到 200 人、一栋楼的 Google 工作,到后来经历过 Web 2.0、搜索引擎、电商、视频网站、MarTech SaaS 等五次创业的起起伏伏。
Landy 与 Grant 以“网友”的形式跨洋远程交流了创业想法,Grant 在了解 Landy 的经历之后,立刻对和 Landy 一起创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当时 Grant 也还在犹豫是否回国发展。”Landy 笑着说,“但这么合拍的合伙人实在难得,我就赶紧打消他的疑虑,把他‘骗’了回来。”Grant 在硅谷积累了多年的软件行业创业经验,性格直率,行事雷厉风行,与 Landy 的工程师思维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于是,Landy 负责产品的研发,Grant 负责对外,这对“忘年交”于 2018 年底创立了当时只有他们两人的 KodeRover 公司,Grant 的妈妈还给公司起了个中文名:筑栈,意在为工程师打造更极致的工程技术栈。没有融资,那就先找客户!就这样,性格迥异,相差十多岁的他俩开始奔走于各种客户现场,干起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最穷的时候只剩 700 块
2018 年底时值资本寒冬,没有资本背景,没有大厂加持,Landy 形容自己是草根创业,起步并不容易。
当时,整个以 Kubernetes 为核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架构在国内的发展刚刚起步,各大互联网厂商仍在探索、试行阶段,更不用说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客户,要让市场接受这套新技术,才能把 KodeRover 的产品和服务卖出去。然而教育市场这样的工作对于一个徒手创业的团队来说显然没那么容易。
“我和 Grant 有一年多不仅没拿一分钱工资,用自己的积蓄、早期客户的付款、再加上银行贷的 30 万给员工发工资,最穷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 700 块,工资都发不出来。”Landy 坦言,自己当初设定的心理底线就是个人负债 100 万,如果超过这个数,可能就会考虑放弃,“大不了就回去打工呗,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为了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Landy 一方面继续积极参加业内的云原生技术会议进行 Kubernetes 的技术分享和布道,一方面主动接触率先开始试行云原生技术架构的互联网大厂同行,了解他们在架构迁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痛点。
在一次技术分享之后,Landy 偶然认识了来自字节飞书项目的研发工程师,对方聊到飞书工程师团队迭代压力很大,并向她咨询 CI/CD 集成测试环境不稳定该如何解决……后来发生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飞书研发团队就这样意外成为了 KodeRover 的第一个互联网大厂客户。
在正式成为字节跳动的供应商后,KodeRover 团队积极响应飞书需求,3 个月内密集迭代近 70 个版本,在服务了飞书的同时,也给自家的产品在实战场景吸收了一大波经验,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性能。
凭借 Landy 在业内积累的好口碑,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同行来向她咨询解决方案,并提出与 KodeRover 合作。为了公司的生存,Landy 的想法基本上也是哪家给钱就服务哪家。于是,Landy 带着小伙伴们全国飞,跑客户现场,从技术架构上提供咨询服务入手,再基于 KodeRover 的 CI/CD 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开始搞定了公司的第一波营收,让公司的业务跑了起来。
Landy 坦言:“这种感觉就像第一次写一段复杂的代码,一通操作之后竟然能够顺利运行,令人振奋!”
开源,让大家看看我的技术!
创业的最初两年,KodeRover 没有融一分钱,不仅靠自己的力量活了下来,还成功服务了字节跳动、腾讯、非码、七牛等大客户。到 2020 年底,云原生在国内逐渐被接受,KodeRover 顺势而为,迅速完成 2 轮共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团队人均估值破千万。资本的注入让公司的运作更加如鱼得水,与此同时,团队还做了一个决定 —— 把公司核心产品命名为 Zadig,并将代码全部开源。
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有很多。
一方面,Zadig 本身作为一款面向开发者的产品,开源能够快速地获得更多用户,利于产品和技术的推广。更多的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应用场景,来自用户的反馈能够让 Zadig 更好地优化迭代。
另一方面,选择开源也有 Landy 身为工程师的一点点朴素的私心:“我作为一个工程师,就是希望自己做的东西能被更多同行用起来,让自己的技术获得认可。这可能就是传统开源的‘个人英雄主义’吧。”
虽然将自己的代码作品开源是专属于工程师的浪漫,也因此促成了我们这次的专访,但对于一个以技术驱动的创业公司来说,将核心产品代码毫无保留的开源出来,无疑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在宣布开源之前,Landy 和她的团队伙伴们也足足花了 3 个月来认真考虑这件事情。代码开源之后,Zadig 的核心壁垒是什么,又有哪些是不可替代的?
过去 Zadig 成功服务过的客户案例给了 Landy 拥抱开源的信心,因为这些案例与 Zadig 是否开源并没有关系。Landy 认为,所有面向工程师的工具都不应该是收费的,因为工程师具有与生俱来的创造性,都能开发出类似的工具,没有人能保证一个开发工具永远是最先进的,或者能够适应所有的场景。“我们应该做的,是不断提升主干开源产品的先进性和普世意义,然后在其上生长出能给企业客户带来更深刻商业价值的方案。”
一切都会变好
从去年 7 月到现在,Zadig 已经开源了大半年,社区为 Zadig 产品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活跃的开源社区为团队带来大量反馈,产品也因此高频迭代了几十个版本,同时企业用户量猛增。不少企业处于“Zadig 今天上新,我们当晚就升级”的嗷嗷待哺状态。
与此同时,Zadig 团队的工程师们也积极地向 Kubernetes、Helm、Istio 等上游云原生项目社区提交贡献,参与 BUG 修复等工作,形成了开源生态的良性闭环。
在即将到来的 Zadig v.1.11.0 版本中,Zadig 响应很多用户的呼声,增加了对 Gitee 的支持,届时 Gitee 用户也将能够直接采用 Zadig 的 CI/CD 集成测试环境,进一步扩大 Zadig 在国内的受众范围。
“国内云原生技术的影响力也已经不像我们刚开始创业那会儿,大家一提到云原生就觉得是什么虚头巴脑的概念。现在很多涉及衣食住行,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近的传统企业都开始搞 Kubernetes 了。”Landy 在云原生产业化一线的见闻让我们颇感意外,在我们的印象里,云原生技术似乎只活跃于互联网头部大厂中,而事实并非如此。Landy 前不久才刚刚见证了一个服务广州公交系统的研发团队在生产环境中上了 Zadig,对于 Landy 和她的团队来说,仅国内的应用前景就非常丰富。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除了一个月之前意外爆发的上海疫情。
但日子还是要过的,Landy 兴奋地说道:“疫情期间,公司两位工程师几乎在同一天成了新晋奶爸!疫情牵动大家的心,但并没有影响 Zadig 团队的工作,大家早已习惯了远程办公,除了产品沟通需求体感差了一点,其他工作几乎没有影响。”
然而团队伙伴们的闭门生活和精神状况是 Landy 比较担心的。在过去一个月,Landy 邀请自己的健身教练给大家线上授课,代表公司给大家送去抗疫物资礼包,还为两位刚刚当上爸爸却无法与家人团聚的同事录制了祝福视频。
访谈最终被 Landy 所在社区一通催促测核酸的电话打断。此刻深圳的疫情早已平息,我们难以切身体会上海的朋友们正在经历着什么,又有多少创业公司在疫情和大环境下行的双重夹击下风雨飘摇。Landy 仍以刚刚见面时的沉稳与自信笑着和我们告别。
“下周再远程入职一位小伙伴,疫情期间我们已经新加入了 3 个人啦。”微信上亮起了 Landy 发来的信息。
疫情一定会过去,一切都会变好的。
嘉宾介绍
李倩(Landy),KodeRover 创始人兼 CEO。前七牛云工程效率部研发总监。
Zadig V1.11.0 版本现已上线,更多详情敬请关注:Zadig 项目介绍:点击查看Gitee 仓库:点击查看GitHub 仓库:点击查看
好东西,Gitee尽快采用吧。
程序员自己单干真的难,很多商业上面的东西还是需要有靠谱的合伙人。创业不只靠技术,还是人情世故啊。
Great
respect
此处要at Grant大胡子😆
还是没看明白开源之后是怎么变现的,卖服务?别人直接拿去私有化部署了怎么赚钱?以后会不会区分社区版和商业版?
厉害啊
不容易
引用来自“altrannx”的评论
还是没看明白开源之后是怎么变现的,卖服务?别人直接拿去私有化部署了怎么赚钱?以后会不会区分社区版和商业版?
肯定会出企业版或者以后给大公司做定制化服务
厉害呀,学习了!
有做JAVA的吗
java orm框架 Bee, 简单,易用,性能接近JDBC; https://gitee.com/automvc/b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