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都喜欢用英文音译,其实没关系。但就怕基础的东西搞不懂就随便喊,喊多了,业余的也喊,专业的(其实是以为自己专业的时间比较长的)也喊。就喊歪掉了。
汽车的速度,大家比较烦每小时多少公里,于是喊迈,动不动,跑了80,90迈。你说要真是英里每小时,我只能说注意安全,可惜实际是80公里每小时,如果上x环,还会说100多迈多安静多舒适,算了,大家都懂,歪就歪吧。问题,还有“懂车”的人,动不动就喊“码”,靠。。。无语啊。
不过想想,哪个行业都有这种情况,动不动框架,动不动平台,动不动编译,甚至动不动人工智能。不是说,大家讲话一定要一本正经的专业,但至少能清楚的把自己想指代表达的对象说清楚。
话说曾经在北京工作时,写字楼里有些网络公司,也有些高薪白领,25岁上下,穿着西装,电话里从头到位都是缩写+连读的名词,牛b的专业,专业的牛b。我在走廊抽烟,也就听听,并不烦躁,无非多想一点,这丫自己是否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啊?哈。反正我不知道他前面说的和后面说的有什么关联。。。当然大家没什么交集关联。
要换了我给甲方审乙方的方案,上来就互联了,上来就互通了,上来就云了,上来就挖掘了,上来就大数据了,那就不好意思了,别说我没收钱拦着人,你丫自己都讲不清楚,我怎么认为你的方案清楚,不和你抬杠,就真对不起朋友了。。。。。。。
有些方案的逻辑很有意思的,因为我用了hadoop。所以数据挖掘了。之所以能数据挖掘,是因为我用的是hadoop的解决方案。从来不看客户的实际要解决的问题,而只是在推销产品,从来不考虑产品功能的实现和问题解决之间的关联,只是新项目,需要新概念,新概念就是买我的产品。哈,甲方不满意,是因为请客送礼没到位。这样的销售和市场见多了,从名词到价值观都是歪的。。哈。。。。
这种事经常有,受众的那个啥决定的,比如gov里很多领导,什么云计算,互联互通,数据挖掘,最来劲了,花国家钱不心痛,便宜那些靠忽悠度日的服务商。
关于“迈”这个计量单位,很多人都搞错,我是查了后才知道了,知道后,就觉着那些骑单车说“30迈”巡航的人是多么的没文化以及可笑了
一般讲单车能保持在20迈,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