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DeepSeek-v3 在 AI 圈异军突起,这家低调的公司再次成为焦点。据量子位调查,DeepSeek 的核心技术力量离不开一群极具天赋的高校学子。
其中,清华、北大的在读生和应届生占据重要位置。
- 邵智宏:清华交互式人工智能课题组博士生,师从黄民烈教授。曾在微软研究院工作,参与了 DeepSeek-Prover、DeepSeek-Coder-v2 等多个重要项目。
- 朱琪豪:北大计算机学院 2024 届博士,在校期间就发表了 16 篇 CCF-A 类论文,两次获得 ACM SIGSOFT 杰出论文奖,主导开发了 DeepSeek-Coder-V1。
- 代达劢:北大计算机学院 2024 年博士毕业生,师从穗志方教授。发表 20 余篇顶会论文,获 EMNLP 2023 最佳长论文奖。
DeepSeek-V2 的突破性创新 MLA 架构,主要贡献者同样来自高校:
- 高华佐:北大物理系毕业
- 曾旺丁:北邮研究生,师从张洪刚教授
- 赵成钢:作为超算团队成员三获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冠军。目前在 DeepSeek 担任训练/推理基础架构工程师。
另外,许多重要创新出自实习生之手:
- 辛华剑:中山大学逻辑学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参与开发了数学定理证明模型DeepSeek-Prover,现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博士项目。
- 孙景翔:清华博士生,在实习期间与导师刘烨斌合作,在 3D 生成领域取得突破。
- Peiyi Wang:北大博士生,师从穗志方教授,作为核心作者参与了DeepSeekMath 项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