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二一个万维网 30 周年的纪念活动上,万维网之父 Tim Berners-Lee 表示当前的网络已经远离初心,但它还有得救。
万维网是 30 年前由 Tim 提出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链接系统,它允许在不同计算机之间共享信息,改变了人们交流和使用网络的方式。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比如气候变化或治愈癌症,而每个人大脑中对此都有不同的想法”,Tim 在纪念活动上分享了万维网的初心,他表示万维网背后的想法既简单又崇高,是为了让全球各地的人们合作解决问题:“网络的目标就是把所有人连接起来。”
Tim 也谈到,目前网络已经走过了 30 年历程,今天的网络已经“被骗子劫持”,并且他们可以摧毁它。Tim 指出,网络已经变成了一个不堪的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虚假信息随处传播、仇恨被无限放大、个人隐私无从提起。
在一系列信息泄露丑闻,特别是 2016 年“美国大选操纵案”曝光后,Tim 下定决心通过他的名人身份与技术能力修复这样一个自己孕育出来的项目。
Tim 表示他相信网络还有得救,并且他也展开了两项重大项目来促成这种变化。一个是 Contract for the Web(网络合同),Tim 希望公民、政府和科技公司能够签署一份网络合同,政府承诺确保所有公民在任何时候都能完全访问网络,同时尊重他们的隐私权;科技公司承诺在维护这些权利方面发挥作用,并以最人性化的方式进行创新;而每个公民承诺通过一些价值观来对此进行巩固,发挥个人的作用。Tim 认为这将使网络更加值得信赖,并且不易受到当今某些问题的影响。
另一个项目是 Solid,它可以让用户控制自己的数据。Solid 是 Tim 于 2018 年开源的一个去中心化平台,它要将当前不断中心化的网络重新去中心化。Solid 的核心是个人数据存储系统 Solid POD,用户在网上产生的所有数据都储存在 Solid POD 中,如联系人、照片与评论等,用户可选择将 Solid POD 储存在自己家中的计算机上,或选择网上 Solid POD 供应商。所有数据都控制在用户自己手中,可以自由地添加或删除,授予权限他人或应用权限进行读写。
说到 Solid,近期将于苏州举办的 OSC 源创会上,Solid 中文网创始人将分享万维网之父的去中心化理想,有兴趣的话可以了解详情: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Solid本身就很好笑。先说把数据存放在Solid POD供应商那里,你为什么就觉得把个人数据存在Solid POD 供应商手里比存在Facebook手里更安全?为什么认为facebook会滥用隐私数据,Solid POD Provider就不会,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看来这种转移就无异于从北朝鲜移民到了古巴,并没本质的改变,然并卵的一个策略。
再说Solid放在家里,先不说很多人家里没有公网IP地址这个物理问题。就单说怎么让用户玩起来,家里网络拓扑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家用路由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的组合),所有其他网络终端设备都是在这个路由器的屁股后面。在这种模式下有三个问题:
1. Always On怎么解决?
2. 网络怎么Address。
3. 网络吞吐量bottleneck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各大服务商用了最大的代价才能保障服务的高可用,家里放个小盒子想要保证服务的高可用简直就是搞笑。
第二个问题,你要让所有人学会端口映射的配置?学会静态IP的设置?学会防火墙规则的设置?学会DMZ的配置?技术上可行么?
第三个问题,绝对不能笼统的谈,你要是苍井空这么大的名气,你的数据放在家里,大家来访问,你家有多大带宽,你的Solid POD的CPU是有多牛B,内存是有多巨大,你才能支撑。你要是只阿猫阿狗,当然本来一天就没几个人刷你的timeline。
哪怕我们不追究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也是现在所有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共同面对的挑战。
我不是针对谁,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很显然这家伙这次是绝对错误的。
引用来自“就像风”的评论
技术实现永远不会成为最大的阻碍。你只不过以你当前的技术认知去思考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解决文案。如果都像你这样想不去动手干,去推进也不会有今天的“万维网”。港珠澳大桥也不会修建成功。😢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这种大而空的话,一点意义也没有。言之有物,你说可以干,我们都知道可以干,我们要讨论这些问题是具体怎么解决,而不是能不能解决。泛泛而谈基本上等同于啥也没说。
引用来自“就像风”的评论
够了,闭嘴吧。说白了,你可以说现在有问题,你可以提出解决方案。但是你不没法说这些问题没办法解决。这是格局,如果说是一个team你就是拖后腿的那个。这是空话吗?这只是你的格局限制了你的思维仅此而已,照你的逻辑在50年前来看,现在很多事实都是空话。但是现在已经变成事实了。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Solid本身就很好笑。先说把数据存放在Solid POD供应商那里,你为什么就觉得把个人数据存在Solid POD 供应商手里比存在Facebook手里更安全?为什么认为facebook会滥用隐私数据,Solid POD Provider就不会,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看来这种转移就无异于从北朝鲜移民到了古巴,并没本质的改变,然并卵的一个策略。
再说Solid放在家里,先不说很多人家里没有公网IP地址这个物理问题。就单说怎么让用户玩起来,家里网络拓扑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家用路由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的组合),所有其他网络终端设备都是在这个路由器的屁股后面。在这种模式下有三个问题:
1. Always On怎么解决?
2. 网络怎么Address。
3. 网络吞吐量bottleneck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各大服务商用了最大的代价才能保障服务的高可用,家里放个小盒子想要保证服务的高可用简直就是搞笑。
第二个问题,你要让所有人学会端口映射的配置?学会静态IP的设置?学会防火墙规则的设置?学会DMZ的配置?技术上可行么?
第三个问题,绝对不能笼统的谈,你要是苍井空这么大的名气,你的数据放在家里,大家来访问,你家有多大带宽,你的Solid POD的CPU是有多牛B,内存是有多巨大,你才能支撑。你要是只阿猫阿狗,当然本来一天就没几个人刷你的timeline。
哪怕我们不追究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也是现在所有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共同面对的挑战。
我不是针对谁,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很显然这家伙这次是绝对错误的。
引用来自“就像风”的评论
技术实现永远不会成为最大的阻碍。你只不过以你当前的技术认知去思考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解决文案。如果都像你这样想不去动手干,去推进也不会有今天的“万维网”。港珠澳大桥也不会修建成功。😢
引用来自“ericsoul”的评论
正确,层主的答复是建立在现有的网络结构上的。你知道万维网最开始是固网拨号连接,走的固网路由么,在那个时代,http协议,数据网络路由协议才刚刚诞生,更别说家庭网关了。人家站的高度和层面都不是层主你理解的。他提出改写万维网的基础,意味着,现有的交换机路由协议等都需要,www组织重新定义了。层主too young too simple了。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单就你对网络的理解,我觉得是不对的。你要搞过网络,看过思科在云时代做的网络协议,看过整个网络架构的演进,你就不会这么说了。从来没有人推翻现在的网络架构,重新设计一套,单说思科这些年设计的新协议,都不会破坏或者不兼容以前的协议栈。
为什么?互联网的节点太多,你想要改变,就要升级所有设备,那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SDN为什么没有在互联网应用起来?只能在IDC级别运行?想想看
引用来自“ericsoul”的评论
第一,思考的高度和落地是两码事。人家万维网之父思考的是隐私是社会层面的。我说的是你不能理解人家的初衷是因为你的高度不够。你的思维高度是,做不了或者难做的事情就不做。第二,www组织扩充协议不一定是一刀切的替换,而是新协议,新设备支持。网络设备的升级是国家基建,工信部要求多少年内替换完成是做得到的,哪怕有延时。家庭个人层面,路由器三五年换一个也不是不可以,过渡期间,你就用原来的路由器嘛,别人的隐私可以自己保存,你的继续在互联网泄露嘛。
第三,至于实现方式你也是猜想,你想不到好办法不代表别人不行。而且你一上来就是反着想,想这个事情做不到,那怎么会做得到?就像1楼答复你的,不感想如何科技创新,如何带动产业升级。你说的明星流量问题,人家说的是个人隐私存在自己家里,没有说,她的微博存在自己家里,你发到微博上的是你的隐私?还有说 个人的隐私信息不在线了,你的私站就访问不了了。那就是看你的技术实现了,你不去想,哪里找的到方案。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首先我做的就是隐私,我做的就是跟Tim本质上相同的工作。其次我读了很多paper,看过很多research report,所以我不是胡说,我知道问题在哪里。
你要研究过你就不会这么说,你看matrix,movim,Diaspora等,并且思考过他们背后潜在的问题,再发表这些空洞的文字比较合适。
我当然知道有解决方案,不如ddns,VPN,Traefix一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这些组合怎么成熟的做成服务,并非易事。
引用来自“ericsoul”的评论
我和一楼的观点有一点是相似的。第一,哪怕你说万维网之父 说的内容是假大空没法落地,哪怕他的初衷 是为了博眼球,是为了私利,但是 他说的这个事,的确是 利球利人的万世基业。第二,我们不是相关专业的从业者,可能无法像你一样去看到你说的那些问题。但是我们觉得不应该消极看待,再难的问题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层主是相关从业者,那是不是更应该为这个有益的事业,贡献力量。你也说 只是太难,不是违反数学物理,等客观规则。如果万维网之父,不从 国际国家的层面呼吁 隐私保护公约,那谁有资格来呼吁。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我觉得我们不在一个层面,好吧,最后一帖。先说讨论问题的方式:
1.我们讨论技术,就不要批判别人的眼界。既然开始讲眼界,那么你不要说你不懂。
2.讨论问题我们要讲具体的内容,说一些很空洞、政治正确的话,意义在哪里,说的严重点就叫不懂装懂,还让自己立于道德制高点。
3.不要权威怎么讲,你就怎么信,曾经的王者通常都会晚节不保的,我们讨论问题,要有独立的思考。
4.在不了解对方背景的情况下,说别人不懂Tim关注的是隐私,这种臆断简直就符合喷壶一贯的嘴脸。
再说愿景问题:
我们当然知道互联网现在的问题,不然我们也不会一头扎进去,你怎么就能说我们不知道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当你读完GDPR你再跟我谈隐私的道义问题。
最后说技术问题
当你没读过Signal Double Ratchet,没安装过Matrix,没读过Diapora协议,没研究过federation之前,没有研究过隧道技术,没有配置过浮动路由,没有配置过SDN的Controller......之前,我觉得在这个领域你所有的发言都言之无物,属于瞎掰。
我觉得一个言之有物的技术讨论应该是这样:
你:我觉得Always On并不是大问题,家里的路由器好像故障也不是很多,一年掉线也没几次,所以类似的偶尔掉线一些应该也还是可接受的,再说网络问题,我们可以通过DDNS这样的技术来解决啊,比如花生壳在这方面做的已经很成熟了。甚至我们用VPN来打通3层,在中心服务器上放一个反向代理的网关。至于异步通信的话,我们可以用Signal协议来保证Forward secrecy。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Solid本身就很好笑。先说把数据存放在Solid POD供应商那里,你为什么就觉得把个人数据存在Solid POD 供应商手里比存在Facebook手里更安全?为什么认为facebook会滥用隐私数据,Solid POD Provider就不会,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看来这种转移就无异于从北朝鲜移民到了古巴,并没本质的改变,然并卵的一个策略。
再说Solid放在家里,先不说很多人家里没有公网IP地址这个物理问题。就单说怎么让用户玩起来,家里网络拓扑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家用路由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的组合),所有其他网络终端设备都是在这个路由器的屁股后面。在这种模式下有三个问题:
1. Always On怎么解决?
2. 网络怎么Address。
3. 网络吞吐量bottleneck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各大服务商用了最大的代价才能保障服务的高可用,家里放个小盒子想要保证服务的高可用简直就是搞笑。
第二个问题,你要让所有人学会端口映射的配置?学会静态IP的设置?学会防火墙规则的设置?学会DMZ的配置?技术上可行么?
第三个问题,绝对不能笼统的谈,你要是苍井空这么大的名气,你的数据放在家里,大家来访问,你家有多大带宽,你的Solid POD的CPU是有多牛B,内存是有多巨大,你才能支撑。你要是只阿猫阿狗,当然本来一天就没几个人刷你的timeline。
哪怕我们不追究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也是现在所有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共同面对的挑战。
我不是针对谁,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很显然这家伙这次是绝对错误的。
引用来自“就像风”的评论
技术实现永远不会成为最大的阻碍。你只不过以你当前的技术认知去思考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解决文案。如果都像你这样想不去动手干,去推进也不会有今天的“万维网”。港珠澳大桥也不会修建成功。😢
引用来自“梅开源”的评论
互联网最大的危害是爬虫。占据流量,偷取数据,干扰信息分析,制作垃圾站。而我们不过是网络上的螨虫而已?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Solid本身就很好笑。先说把数据存放在Solid POD供应商那里,你为什么就觉得把个人数据存在Solid POD 供应商手里比存在Facebook手里更安全?为什么认为facebook会滥用隐私数据,Solid POD Provider就不会,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看来这种转移就无异于从北朝鲜移民到了古巴,并没本质的改变,然并卵的一个策略。
再说Solid放在家里,先不说很多人家里没有公网IP地址这个物理问题。就单说怎么让用户玩起来,家里网络拓扑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家用路由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的组合),所有其他网络终端设备都是在这个路由器的屁股后面。在这种模式下有三个问题:
1. Always On怎么解决?
2. 网络怎么Address。
3. 网络吞吐量bottleneck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各大服务商用了最大的代价才能保障服务的高可用,家里放个小盒子想要保证服务的高可用简直就是搞笑。
第二个问题,你要让所有人学会端口映射的配置?学会静态IP的设置?学会防火墙规则的设置?学会DMZ的配置?技术上可行么?
第三个问题,绝对不能笼统的谈,你要是苍井空这么大的名气,你的数据放在家里,大家来访问,你家有多大带宽,你的Solid POD的CPU是有多牛B,内存是有多巨大,你才能支撑。你要是只阿猫阿狗,当然本来一天就没几个人刷你的timeline。
哪怕我们不追究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也是现在所有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共同面对的挑战。
我不是针对谁,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很显然这家伙这次是绝对错误的。
引用来自“就像风”的评论
技术实现永远不会成为最大的阻碍。你只不过以你当前的技术认知去思考未来可能会出现的解决文案。如果都像你这样想不去动手干,去推进也不会有今天的“万维网”。港珠澳大桥也不会修建成功。😢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这种大而空的话,一点意义也没有。言之有物,你说可以干,我们都知道可以干,我们要讨论这些问题是具体怎么解决,而不是能不能解决。泛泛而谈基本上等同于啥也没说。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Solid本身就很好笑。先说把数据存放在Solid POD供应商那里,你为什么就觉得把个人数据存在Solid POD 供应商手里比存在Facebook手里更安全?为什么认为facebook会滥用隐私数据,Solid POD Provider就不会,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看来这种转移就无异于从北朝鲜移民到了古巴,并没本质的改变,然并卵的一个策略。
再说Solid放在家里,先不说很多人家里没有公网IP地址这个物理问题。就单说怎么让用户玩起来,家里网络拓扑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家用路由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的组合),所有其他网络终端设备都是在这个路由器的屁股后面。在这种模式下有三个问题:
1. Always On怎么解决?
2. 网络怎么Address。
3. 网络吞吐量bottleneck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各大服务商用了最大的代价才能保障服务的高可用,家里放个小盒子想要保证服务的高可用简直就是搞笑。
第二个问题,你要让所有人学会端口映射的配置?学会静态IP的设置?学会防火墙规则的设置?学会DMZ的配置?技术上可行么?
第三个问题,绝对不能笼统的谈,你要是苍井空这么大的名气,你的数据放在家里,大家来访问,你家有多大带宽,你的Solid POD的CPU是有多牛B,内存是有多巨大,你才能支撑。你要是只阿猫阿狗,当然本来一天就没几个人刷你的timeline。
哪怕我们不追究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也是现在所有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共同面对的挑战。
我不是针对谁,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很显然这家伙这次是绝对错误的。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Solid本身就很好笑。先说把数据存放在Solid POD供应商那里,你为什么就觉得把个人数据存在Solid POD 供应商手里比存在Facebook手里更安全?为什么认为facebook会滥用隐私数据,Solid POD Provider就不会,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看来这种转移就无异于从北朝鲜移民到了古巴,并没本质的改变,然并卵的一个策略。
再说Solid放在家里,先不说很多人家里没有公网IP地址这个物理问题。就单说怎么让用户玩起来,家里网络拓扑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家用路由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的组合),所有其他网络终端设备都是在这个路由器的屁股后面。在这种模式下有三个问题:
1. Always On怎么解决?
2. 网络怎么Address。
3. 网络吞吐量bottleneck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各大服务商用了最大的代价才能保障服务的高可用,家里放个小盒子想要保证服务的高可用简直就是搞笑。
第二个问题,你要让所有人学会端口映射的配置?学会静态IP的设置?学会防火墙规则的设置?学会DMZ的配置?技术上可行么?
第三个问题,绝对不能笼统的谈,你要是苍井空这么大的名气,你的数据放在家里,大家来访问,你家有多大带宽,你的Solid POD的CPU是有多牛B,内存是有多巨大,你才能支撑。你要是只阿猫阿狗,当然本来一天就没几个人刷你的timeline。
哪怕我们不追究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也是现在所有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共同面对的挑战。
我不是针对谁,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很显然这家伙这次是绝对错误的。
如果都像你这样想不去动手干,去推进也不会有今天的“万维网”。港珠澳大桥也不会修建成功。😢
引用来自“rommelzhan”的评论
Solid本身就很好笑。先说把数据存放在Solid POD供应商那里,你为什么就觉得把个人数据存在Solid POD 供应商手里比存在Facebook手里更安全?为什么认为facebook会滥用隐私数据,Solid POD Provider就不会,这是什么逻辑?在我看来这种转移就无异于从北朝鲜移民到了古巴,并没本质的改变,然并卵的一个策略。
再说Solid放在家里,先不说很多人家里没有公网IP地址这个物理问题。就单说怎么让用户玩起来,家里网络拓扑结构最简单的情况是,一个家用路由器(防火墙+路由器+交换机的组合),所有其他网络终端设备都是在这个路由器的屁股后面。在这种模式下有三个问题:
1. Always On怎么解决?
2. 网络怎么Address。
3. 网络吞吐量bottleneck怎么解决?
第一个问题,各大服务商用了最大的代价才能保障服务的高可用,家里放个小盒子想要保证服务的高可用简直就是搞笑。
第二个问题,你要让所有人学会端口映射的配置?学会静态IP的设置?学会防火墙规则的设置?学会DMZ的配置?技术上可行么?
第三个问题,绝对不能笼统的谈,你要是苍井空这么大的名气,你的数据放在家里,大家来访问,你家有多大带宽,你的Solid POD的CPU是有多牛B,内存是有多巨大,你才能支撑。你要是只阿猫阿狗,当然本来一天就没几个人刷你的timeline。
哪怕我们不追究第三个问题,前两个问题也是现在所有decentralized social network共同面对的挑战。
我不是针对谁,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都是正确的,很显然这家伙这次是绝对错误的。
引用来自“局长”的评论
毫无违和感的广告植入,妙哇 : )